都市環保公司在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固廢處理、污水污泥處理、廢氣治理、環境修復等五大業務板塊均已形成獨特的技術路線和良好的業績支撐。在全體員工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技術不斷進步,在能源環保領域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保持領先地位
隨著高參數小型化煤氣發電技術日趨成熟,在市場推廣和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在鋼鐵行業煤氣發電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鋼廠陸續建設的煤氣超高壓再熱發電機組共計49套,其中都市環保承建30套機組,約占61%,僅2015年,公司就承接了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機組19套,其中17套為EPC工程。
都市環保的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在市政領域也有較大的競爭優勢。為了改善空氣質量,未來采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工程將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南充市嘉陵區40MW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是公司總承包建設的第一個區域性分布式能源項目,也是四川省核準的首個區域性分布式能源項目,并被列入南充市2015年30項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冷熱電三聯產旨在為用戶提供高效、清潔能源;熱、電的直供確保了天然氣能源公司自身效益。本項目實現了能源梯級利用,能源站綜合效率達到85%,與同容量常規的燃煤熱電廠相比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40%左右,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每年節約標煤6.69萬噸;減排CO2 8.29萬噸,具有很好的環境效益。
固廢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保持國內領先及國際先進水平
都市環保特大型垃圾焚燒發電及供熱一體化技術經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在垃圾焚燒發電設計領域,多年來,公司結合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特點,不斷探索研究垃圾焚燒發電的前沿技術,掌握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垃圾清潔焚燒協同分布式供能一體化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廣州李坑、中山北部、廈門西部、武漢江北、深圳老虎坑二期等一系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終于結出碩果: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揭曉的2013-2014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評比活動中,由都市環保公司設計的寶安區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榮獲國家工程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國優金質獎,這是全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公司在垃圾焚燒領域,為適應市場的特點,不僅積極做好前期咨詢、設計工作,還積極開發了工程項目管理、代建制等業務模式。在公司要求做大做強非鋼行業市場的要求下,亟需在垃圾焚燒發電總承包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做出更大的成績。
在垃圾焚燒領域品牌樹立的基礎上,公司順利承接防城港市1000t/d垃圾焚燒發電項目EPC工程。
新的契機,新的起點,都市環保公司在垃圾焚燒發電EPC實施領域夯實基礎、邁步前進,取得更大的成績、迎接更大的輝煌。
污水污泥處理——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公司在中水回用、城市工業園區污水深度處理等領域具有多項專有專利技術和優秀工程業績。
廣州石井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項目,每日處理含水率80%的污泥約71噸,產生含水率33%的成品污泥約23噸,減量比達68%。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示范要求,其技術在廣州地區也得到進一步推廣。
公司立足開拓污泥處理處置等新興市場,該項目的投產達標,對于公司發展前景意義深遠。
廢氣治理——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以及電除霧技術開發取得了成功
公司自主研發的燒結煙氣氨法脫硫技術經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經過后續進一步研發、小試、中試等過程,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以及電除霧技術趨于成熟并在遷安市九江LNG供汽項目的2x220t/h高溫超高壓燃煤鍋爐的煙氣處理上成功地投入商業運轉。該項目脫硫效率達99%以上,脫硝效率達85%以上,達到了超凈排放標準。
此外,公司不斷研發改進的新一代低氣溶膠氨法脫硫技術,成功應用在位于哈爾濱的無錫國聯富鶴熱電廠三期工程中。本項目為都市環保公司廢氣治理事業部成立以來第一個自主完成的項目,創造了多個公司之“最”。
本項目為公司經過研發后的第三代氨法脫硫技術的第一次應用。南鋼試驗完成后,項目將南鋼試驗的最新成果進行了運用:脫硫塔采用的是多功能塔,在氨法脫硫中增加了水洗噴淋層,粉塵排放低,采取的塔內結晶,運用了數值模擬技術對塔內流場進行模擬,并采用了新形式的風帽設計等等。從目前運行的情況來看,出口排放能達到SO23、顆粒物3的要求,系統運行穩定。
環境修復——技術及其研發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公司具有專業的污染修復實驗室和先進的研發平臺,建立了國內首個省級土壤修復領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組建了全國第一個污染修復行業聯盟,承擔了土壤修復技術研發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隨著環境修復技術不斷完善,業績漲勢良好。公司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啟動的武漢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修復試點工程、廣州金融城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工程、WTA國際網球巡回賽配套的武漢二妃山垃圾填埋場封場生態治理工程、武漢長動集團搬遷場地商業開發處置工程等等,這些項目均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和典型示范意義。
以二妃山垃圾填埋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為例,二妃山垃圾填埋場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二路與佛祖嶺一路交匯處以北的二妃山上。二妃山曾經為明朝的風水寶地,因明朝藩王及兩個妃子埋葬于此,因而得名。二妃山垃圾填埋場是武漢市第一個衛生填埋場,于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隨著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迅猛發展和快速擴張,二妃山垃圾填埋場處在了東湖開發區規劃發展的重要地段,武漢市政府在2008年將其關閉。
二妃山垃圾填埋場關閉后,由于種種原因致使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及沼氣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極大的影響了周邊地區的開發利用與協調發展。為改善該區域生態環境,促進該區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投資,公司以EPC總承包模式進行建設,對二妃山垃圾填埋場環境展開了綜合整治。
該項目于2014年6月通過綠化驗收,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如今當你走進二妃山填埋場,進入眼簾的是廠區優美的環境,整潔的道路,一片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的景色。原有的垃圾山體變成大片綠地,綠油油的草地高低錯落有致,中間點綴著開著各色鮮花的灌木,整個山體中間鑲嵌著一個有7000多個平方的巨型W,中間由水果蘭,薰衣草、紅繼木、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等各色植物景觀,組成了武漢網球公開賽的巨型標志,向世人展示著武漢的魅力。
原來被滲濾液污染的雨水塘,污染水體已被導排到生物氧化塘逐步處理,對原有塘體進行了截污清淤,現經整治后的雨水塘水質清澈,水草叢生,野鴨在塘中嬉戲,生態環境得到了恢復。垃圾體產生的滲濾液被統一收集起來,送至滲濾液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滲濾液處理廠區環境優美,設備運轉井然有序,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得到有效處理,達標后再排往污水管網,避免了對周邊環境的危害。填埋場產生的沼氣得到有效收集,通過沼氣管網將收集的沼氣送至火炬塔充分燃燒,徹底改變了原來臭氣熏天的環境,杜絕了對空氣的二次污染。
循著時間的繩索趟向過往,一個個偉岸的背影在一張張精密的圖紙中燃燒著火紅的青春,在櫛風沐雨的奔波調試中激蕩著美好的年華。15年來,都市環保公司每一個首創和突破,都閃爍著耀眼和榮譽。這些榮耀的背后,無不浸透著都市環保人滴滴熾熱的辛勤汗水,蘊藏著都市環保人甘于奉獻的犧牲精神和匠心獨運的智慧光芒。
目前,都市環保在關注燒結煙氣脫硫技術的更新改造,完善和推廣煙氣脫硫脫硝除霧超低排放技術的同時,進一步開拓電力、焦化等行業市場。保持高效煤氣發電技術的領先地位,關注50MW及以下機組的技術改造,進一步開發30MW及以下機組高參數發電技術,將余熱余能高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到石化、市政等行業。
在投資、總承包建設、營運等環節,都市環保公司積累了良好的經驗,對項目風險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今后將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資本優勢,借鑒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對未來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的項目如能源綜合利用、土壤修復等工程采取適度的投資及獲得項目后期收益的方式開展營銷工作。
公司將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并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把市政業務板塊做大做強。
循環經濟時代,“環境”也是資源。都市環保以前瞻的視野、領先的技術、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優良的項目管理能力,專注于提供更完善的能源環保領域系統解決方案,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家園。